涵涵范文网 - www.isolvxing.com 2025年07月21日 20:49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设计 >

    2023《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08-26 11:25:02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的文章?(1)记叙文。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篇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的文章?

    (1)记叙文。

    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有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说明文

    理由:全篇讲的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如果我们把丹尼斯的话抽出来,本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这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因此,本文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1)旅鼠的三大奥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2)我们的心理描写和发问的句子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3)对话的详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安排? 小结: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趣味性和隽永所以读来很有趣味。

    (二)拓展延伸:

    A、尽管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大自然的探索,但是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你还能说出一些人类未_的自然之谜的吗?

    B、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自然之谜的探索文章。

    C、本文有许多成语,请将文章中这些成语连缀起来,写一篇文章。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篇2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内容浅显,极易理解,但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2、整体思路

    (1)轻松的话题导入 。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3)通过追问,分析课文其次部分。

    (4)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5)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6)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本文的重点,不是在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此文十分感兴趣,这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并且课文也十分浅显,因此,对于教材的理解问题应该不大。但学生的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因此,还是应该简单的查找资料,开阔视野。另外,本文对人类的启示是个难点,学生想的也许不够全面和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1、重点拟定原因及怎样落实。

    (1)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后“我”进行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了全面的认识。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在读书中落实这一问题。全文共二十八个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奥秘的应从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分角色朗读会更适合本文,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朗读后,圈点勾画把握内容要点。

    (2)难点设置的原因及怎样突破

    文章内容虽浅显,但给人们的启示却是极其深刻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过本文引发人们的思考。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因此确立为难点。如果说一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那么众人的智慧就应该是大智慧。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吸收他人的智慧,这样看问题就会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朗读完课文之后,我采取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 ,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加以点拨,相信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有所认识的。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1、选择哪些媒体?何时用?怎样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始时,展示学生的自读情况一览表。后播放收集到的旅鼠的图片。研究启示时,利用多媒体把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和补充的材料投影其上。

    2、如何教?如何学?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研讨氛围。对于本文,我采用朗读、点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认识课文引发的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针对群体中的共同任务,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相互讨论补充,增强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

    2、让学生为课文设计一个总体问题。

    3、欣赏旅鼠图片。

    4、读课文,对问题进行解答。

    5、对课文的其他部分进行简单的分析。

    6、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7、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8、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

    9、总结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 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 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程导入

    (二) 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三)展示教学目的

    (四)检查预习

    1.读著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苔藓( )前赴后继( )

    2.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五)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思考题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六)讨论与探究

    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启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七)拓展迁移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

    (八)布置作业

    1.模仿本文课下写一篇〈〈-----------之谜〉〉

    2.学会用下列成语造句

    鼠目寸光——

    前赴后继——

    相辅相成——

    道听途说——

    相关文章:

    Top